养老常识 | 小寒节气老年人养生妙招,助您温暖过冬

时间:2025-01-06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颐慈园在此提醒您,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和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能合理补充营养,将极易患病。小寒后老年人应该注意预防哪些疾病呢?



注意预防这五种疾病



1

胃病

在严寒冬季,人体血液中的组胺含量上升,导致胃酸分泌旺盛。对于患有胃病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更容易引发疾病的复发,甚至可能引发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应对措施


为确保胃部健康,请务必重视保暖工作。在饮食方面,老年人应优先选择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食用生冷食品,同时彻底戒烟戒酒。


2

感冒

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容易患上感冒,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引发肺炎、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应对措施


为提高老年人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发生,加强耐寒锻炼,并注意调整饮食。建议每天使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3

中风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会进行收缩,导致血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这种环境因素容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应对措施


为预防中风,我们首先要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此外,及时发现中风的前兆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症状可能包括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4

心梗

在冬季,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是由于人体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管会出现收缩现象,导致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

 

应对措施


为确保身体健康,应适度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重视防寒保暖工作,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5℃-18℃之间,以防寒邪侵袭,从而避免诱发新病。

 

小寒时节,老年人应该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以应对寒冷的天气。颐慈园希望每一位老年人健康安全度过寒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