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日前发布。这是我国首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体系化制度设计的纲领性政策文件。
1月9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实况摘录如下,事关机构养老↓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已经公开发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情况。
民政部副部长 唐承沛:《意见》针对制约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提出了系列改革创新举措。针对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不够协调连续问题,提出巩固居家养老基础、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促进医养结合等改革举措,推动形成贯通协调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唐承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主要的养老服务形态,这次发布的《意见》以推动三类养老服务贯通协调为改革重点,在进一步明确各类养老服务功能作用的同时,加强各类养老服务在老年人全方位需求、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场景的协调联动,让老年人无论在家庭、在社区、在机构,都能够享受到方便可及的服务。
《意见》提出,要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与居家、社区养老相比,机构养老虽然服务老年人数占比不多,但功能作用不可替代。《意见》在过去“机构为支撑”、“机构为补充”等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对机构养老作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定位。《意见》还提出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发展长期照护和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服务、引导养老机构积极收住失能老年人,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养老机构等优化机构养老功能的举措。今后,养老机构不但要在集中照护方面更加专业,也要更积极地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唐承沛:在县级,主要是依托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发挥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作用,统筹推动县(区)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供需衔接、综合监管。在乡镇(街道),主要是依托现有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提供专业照护服务的同时,发挥政策咨询、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成为养老服务的“一站式”业务办理窗口和资源信息汇集平台,促进乡镇一级的区域联动。
唐承沛:请财政部葛志昊同志回答。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 葛志昊:完善支持政策。一方面,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并指导地方为养老机构因地制宜提供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另一方面,我们聚焦特困老年人以及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支持其入住养老机构接受集中照护,或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居家上门服务等,切实让他们享受到质量有保障的基本养老服务。
唐承沛:失能照护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养老的一个痛点,也是养老服务必须优先解决的重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发布的《意见》提出要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这句话写在文件的总体要求里,增强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服务形态的失能照护能力,引导养老机构积极收住失能老年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失能照护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坚持优先发展、倾斜支持、系统推进。探索建立以养老护理员为主的服务队伍保障激励机制,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在失能照护中的创新应用。我们现在大力支持各类养老机构提供多种养老服务产品的应用场景,推动养老科技应用推广。
唐承沛:这个问题请人社部吴礼舵司长来回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吴礼舵:加强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用工需求和培训机构开展相关领域培训的情况,制定并公布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和职业培训机构目录,给想参加到养老服务行业领域的劳动者提供自主选择。此外,我们会同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等单位定期组织举办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搭建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舞台,增加职业荣誉感。
邢慧娜: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唐承沛副部长和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再见!